讲述了香港女子释智定因涉嫌非法集资、诈骗和洗钱等多项罪名,被判处15年监禁的故事。她原本是一个出身东北的普通女子,通过嫁给香港人获得身份,15年间一手创建了佛学研究院,吸引名校老师和专家到场授课,但最终却因贪欲而落得如此下场。故事中揭示了即使在看似神圣的地方也可能存在黑暗,需要坚定的信念和自制力来抵御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如果你对宗教背后的丑陋真相感兴趣,那就一起往下看。
每个人都需要时刻警醒,坚守本心,不忘初心,才能在充满诱惑和陷阱的世界中走得更远,活得更加坦荡。
这是一个关于“女住持”被判刑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们不禁想起《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
该事件揭示了即使在看似神圣的地方也可能存在黑暗,需要坚定的信念和自制力来抵御金钱和权力的诱惑。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香港,但与大陆也不无关联。
香港女子释智定,原名史爱雯,出生于1967年,东北人,曾在深圳工厂打工,后嫁给香港人获得身份。
15年间,她一手创建了佛学研究院,吸引很多名校老师和专家到场授课。
2015年,因涉嫌非法集资、诈骗和洗钱等多项罪名,警方突击搜查了她的住所,并判处15年监禁。
“肉身”出家2002年,35岁的她剃度出家,法号释智定,成为定慧寺的住持。
佛门十戒中有戒律:“不偷盗”,“不淫乱”,“不杀生”等等。
出家人一旦犯有重罪,将面临驱出僧团、还俗等严厉惩罚。
本以为通过出家可以摆脱一切烦恼,获得心灵上的宁静。
却不曾想在佛门中,她玩起了欺骗之术。
佛门中有一种做法叫做“化缘”,是指出家人可以外出乞讨,向善信化缘募捐。
而释智定玩的是变相的“化缘”。
通过各种佛教活动,吸引众多善信,趁势敛财。
在众人眼中,她是佛门中的高僧大德;而在警方眼中,她却是头号“奸商”。
释智定的丈夫是个风投公司老板,在2000年狂热的互联网时代里成功转型,并创立了风投公司。
两人结婚后,释智定通过丈夫认识了一位香港商人,并一拍即合地开了公司。
此时的释智定还只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子,在公司里她什么也不用做。
但这位商人看重的却是释智定身份中“女住持”的光环,因此他们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
2002年,释智定剃度出家,并正式当上了女住持;公司成立后,释智定被任命为董事长。
公司主要从事文化传播方面的生意,因此释智定利用佛教活动将公司推广开来。
起初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出家弟子,在佛堂中做事情,自然会得到许多信徒的喜爱和赞扬。
而这些信徒中有不少是商界精英或当局官员。
他们在活动中结识释智定,并向她敞开了自己的钱包。
释智定趁机说服这些人将资金转入公司账户,并承诺以佛家之名为他们保驾护航。
就这样公司拿到了不少启动资金。
投机倒把对于宗教活动和商业活动之间的联系,大众并不陌生。
比如基督教的慈善义卖;藏传佛教中,“转经”也有一定费用。
但这些都是公开透明合法的行为,只要参与者愿意花钱即可。
而释智定做的是变相非法集资募捐活动。而且她募集到的钱财并未如实用于原先承诺的项目上。
2010年,“天灾”频繁,“众生”受到重创。为了帮助善男信女们解决实际困难,“女住持”们开展了一场大型募捐活动。
就在这个时候,“释智定”发现自己头衔太矮了,并决定升级自己。
为了顺利将集资项目进行下去,并且顺利将钱财转移至自己账户中,“释智定”甚至开了“副住持”之类的职位。
在当地宗教管理局报名后,“释智定”的资料被退回。但对此事“释智定”并不在意,并没有去处理相关手续。
依旧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并将集资所得转移至自己名下公司账户。于是一场名为“千颂众生”的集资项目就此展开。
在此次集资项目中,“释智定”发挥其“副住持”的作用。她到处宣扬这次活动有多么有意义、多么隆重;并亲自给参与集资的善男信女们送上小礼物。
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副住持”提议增加集资数额,并保证所有集资款项都会如实用于原计划中。
众人纷纷表示愿意多捐点钱。经过一番算计后,“释智定”将所有现金汇总,并转移到自己账户中。当时竟然没有人发现异常。
这样一来,由于宗教管理局并没有批准相关手续,“副住持”顺利被任命。同时公司也成功“吞噬”了数百万元现金。
结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警惕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释智定原本可以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女住持,但因为贪欲而堕落,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不贪不骄,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快来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