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军机处的设立
一、发展历程
(一)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时撤销);
(二)康熙,设立南书房;
(三)雍正,设立军机处;
(四)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②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③巩固清朝统治。
2.消极影响:
①造成君主独断专行,容易形成决策失误;
②权力的过度集中,容易滋生腐败,进一步激化矛盾。
二、奏折制度
(一)特点:迅速、机密、直接;
(二)影响: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补充知识】
一、历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措施
(一)秦朝:三公九卿制;(确立)
(二)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
(三)宋朝:二府三司制;(发展)
(四)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加强)
(五)清朝:军机处;(君主专不断强化并达到顶峰)
【总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第二节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一)目的: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
(二)时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盛行;
(三)特点:规模大、次数多,远超前代;
(四)影响:①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一)目的:为了维护集权统治。
(二)表现:
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②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补充知识】
一、历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一)秦朝:焚书坑儒;
(二)西汉:尊崇儒术;
(三)明朝:八股取士;
(四)清朝:文字狱;
【共同点】: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王朝统治
第三节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一、表现:吏治腐败;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第四节闭关政策
一、原因
(一)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二)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三)根本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给。
二、表现
(一)顺治:颁布“ 禁海令 ”,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二)雍正:四口通商(宁波、漳州等地),对出口的种类和载重有严格限制;
(三)乾隆:1757年,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
三、影响
(一)积极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二)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自守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四、启示:开放促进繁荣,闭关导致落后;必须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善于学习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友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