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那英丈夫孟桐被传出轨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人们不胜唏嘘之余不免概叹: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想到还得时时提防有人“盗墓”;也有人说: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多么熟悉的话语,每当有名人情变,这种说法总会不期而至。它像一句魔咒,笼罩着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想象,也折射出当下许多人面对婚姻时的复杂心态。
事情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婚姻真的要为爱情的“死亡”负责吗?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从一开始,就对婚姻的意义产生了误读?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观点的流行,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我们往往将恋爱时的高浓度激情和新鲜感,错误地当成了爱情的全部,认为婚姻也会是这种状态的持久延续。
而事实并非如此,据心理学家研究指出:要想保持持续的热恋,只有不断地更换伴侣。
这显然与婚姻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人类婚姻形式从群婚、对偶婚,过渡到专偶婚并固定下来(当然,恩格斯认为某些不可言状的方式是专偶制的有效补充,并且“与文明时代相适应”,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婚姻缔结下的夫妇于是成为彼此具有特定责任与义务的男女。
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激情。
真相是,这世上不仅没有那么多美好的爱情,也没有那么多美满的家庭。能彼此忍受着过日子,偶尔发生一点小美好,就足以还算幸福地过下去了。
美好的爱情不是用来相信的,是用来怀念的,用来向往的。
其次,还有各种文艺作品的影响。
无论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总是在爱情最美好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为我们营造了“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梦境。
殊不知,那远不是终点,甚至只是一个起点,此后是漫长的成长,充满着妥协、退让、隐忍……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由于这种误解,很多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既然终将归于平淡,又何必去自寻烦恼?这或许已成为结婚意愿低迷的一个心理注脚。
其实,婚姻并非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学校和道场。
婚姻也不是爱情的永动机,而是承诺和责任的具象化。
何谓承诺,就是明知以后的日子,有风有雨,也依然义无反顾守护最初的约定。
何谓责任,就是在面对诱惑时守住底线。
所以,婚姻不是爱情的杀手,只追求新鲜感、逃避责任、拒绝成长的“巨婴”心态才是。
婚姻这所学校,教的是如何去爱一个人,爱一个家。
在低结婚率、高离婚率的当下,我们该如何重新看待婚姻?
我们应该既不鼓励盲目进入婚姻,对婚姻保持应有的审慎态度;也不应对婚姻过于悲观,它是两个独立、完整的成年人,决心携手共同生活,彼此扶持的一项人生计划。
它的基础不应是短暂的激情,而是深厚的亲情、共同的价值观和一起面对无常人生的勇气。
这才是抵御风险、防止婚姻真正变成“坟墓”的基石。
因此,当我们下次看到此类新闻时,或许我们可以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清醒。
别人的故事只是一面镜子,照见的应是自己的生活。
爱情的终点不是婚姻,婚姻的起点才是真正考验爱情的开始。婚姻使我们从享乐者,成长为共建者。
婚姻是一场需要智慧与勇气的修行,你是否也思考过婚姻的意义?对你来说,婚姻中最重要的又是什么?是激情、是陪伴、还是责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时代的情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