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在古代,是对高级统兵将领的尊称。
在清朝初期,只有大将军及经略大臣才有资格称大帅。
后来逐渐贬值,军务省份有兵权的督抚也被称为大帅。
到了光绪年间,非军务省份的督抚也开始称大帅。再往后,实缺提督也可以叫大帅了。
北洋时期,称大帅的都是位居督军以上,统有数师兵力的高级将领。
张敬尧做了湖南督军,成了“勋帅”(张字勋臣),三个弟弟都跟着他混,张家老父对这四个儿子期望很高,以上古四位圣王命名,分别是尧、舜、禹、汤。
结果到了湖南百姓嘴里,成了“尧舜禹汤,为祸三湘”。
四弟张敬汤被称为“四帅”,平时摇个羽毛扇,穿八卦袍,迈四方步,以孔明自居。
“孔明”经常向长沙老百姓“借”东西,从来没还过,被长沙百姓戏骂“孔明作贼”。
“勋帅”曾收编一土匪毛思忠为义子,并改名为张继忠,被称为“少帅”。
少帅有个部下叫孙美忠,孙美忠有个弟弟叫孙美瑶,后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
最有名的自然是“胡帅”(张出身胡匪)张作霖,当然没人敢当面这么叫,当面一般称“张雨帅”(张字雨亭)。
后来张作霖成了东三省巡阅使,手下有三个督军,不便再和督军们一起“帅”,于是被尊称为“老帅”,儿子张学良就是“少帅”。
后来大帅们打成一锅粥,也就不“帅”了。
曹锟做了巡阅使后,也成了“老帅”。
1922年4月25日,张老帅首先撕破脸皮,通电痛骂他的亲家曹老帅,电文中也不称曹巡阅使了,称“我哥”。
不仅骂“我哥”行事仿佛其祖先曹操,是个口是心非的奸雄,还当众揭“我哥”的老底,说上回吴佩孚(玉帅)骂段合肥(芝帅)就是“我哥”背后指使的,他当着我的面亲口承认过这件事。
同一天,玉帅(吴佩孚)则联络直系军头发通电宣布胡帅的“十大罪状”,电首直呼“胡逆张作霖”,说他“狼若吕布,凶逾朱温”,“狼子野心,非我族类,德不能化,语不能感,矫命乱纪,犯阙称兵”。 最后沉痛地呼吁“白山黑水之马贼,得以纵横一世,驰骋中原,国家之体面何在?国民之人格何在?”
4月29日,双方正式开火,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首次直奉战中,结果是玉帅击败胡帅,威名大震,声望达到了极点,趋炎附势之徒竞奔其门,以能见到玉帅为荣,奔走欢告曰“吴玉帅厚我”。
曾做过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看到玉帅兴奋得有点过头了,好心劝吴“不要太过分,适可而止”。
玉帅冷冷地瞟了这位北洋元老一眼,傲然道:“从前提拔张作霖的,就是您,胡匪祸国,追源溯始,您也该负责任,还要替他说情吗?”
赵尔巽气得脸都绿了。
二次直奉战争,奉系又击败直系。
奉系禇玉璞做了直隶督办,成了“禇蕴帅”,驻保定,权倾一时。
他有一小妾,与伶人刘汉臣私通,被其发现。
蕴帅要枪毙刘汉臣,北京伶界闻讯大惊,求张效帅(张宗昌)代为说情。
效帅一向瞧不上蕴帅,不愿亲自去,就请毕莘帅(毕庶澄)跑一趟,去劝下蕴帅,别那么小器,把刘汉臣放了。
结果蕴帅借口出去解手,先把刘汉臣枪毙了。
然后回来和莘帅说,你来晚了。
被誉为民国第一言情小说的《秋海棠》,就取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