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冷战欧洲,他们没有出路

对于普通人来说,活下去的核心是希望,因为有了希望,有了期待,所以才有活下去的意愿,人们总是习惯期待明天会更好,如果有人告

对于普通人来说,活下去的核心是希望,因为有了希望,有了期待,所以才有活下去的意愿,人们总是习惯期待明天会更好,如果有人告诉你,明天不会更好,而是会更差,那么你活下去的意愿就会少了很多,长此以往,生活也就彻底被摧毁。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愿意换一种方式生活,然而换一种方式生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有时候并不。

今天推荐安东尼奥尼的《呐喊》,本片讲述的就是一个由希望到失望的故事。安多跟一个有妇之夫一起生活乐好几年,然而当有妇之夫听闻到自己的丈夫在异国他乡死去之后,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安多,安多苦苦相求之下,彻底的对于当下的生活失去了希望,于是他远走他乡,准备在新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

然而安多的命途多舛,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女友却并没有能留住,因为安多忘不了有妇之夫,且前女友也无法接受慢慢疗伤的安多在自己这里寻求安慰,紧接着,安多遇见了杂货店的寡妇,但依旧是没有停留。最后,在与一个妓女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安多依旧是发现,自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以逃避的安全屋,于是,回乡的安多决定要重新找寻答案。然而回乡后,安多却发现物是人非了,迷茫加上屡次挫败,安多终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对于安东尼奥尼的这部影片,我们不妨结合一下欧洲大陆在二战之后短暂的和平下孕育出来的另一种危机——战后生产过剩,来看待本片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安多可以看作是一个从旧的秩序中走出来,企图寻找新的秩序的人,但是安多面临一个问题,旧的秩序消亡之后,新的秩序真的是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产生吗?新的秩序真的完美吗?当然不。

我们都知道二战的真实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世界因为生产过剩而不得不通过战争来消解社会矛盾。因为战争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从而消灭对手,进而也就将自己的生产过剩危机彻底的消除。因为二战之前,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完成了工业化,而这么多国家的工业化势必会导致欧洲的工业市场饱和,如果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彻底的摧毁,那么战胜国就可以拥有整个欧洲工业市场。

套用这个逻辑来看,安多的坎坷经历并不是代表他自己,而是代表着整个欧洲在战后的现状。为什么是战后的现状呢?因为经历了二战之后,不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经历了本国的工业化被摧毁以及重建的过程,但对于安多来说或者说安多所代表的国家群体来说,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安多为什么出走,原因在于旧的秩序已经无法给予他希望了。有妇之夫的分手代表着安多在以往的就秩序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于是,安多需要重新定义自己,重新找到自己。

这一点就好比欧洲社会在二战之后,要寻找一个新的出路一样,二战摧毁了欧洲所构建的旧的秩序,但是却没有办法孕育出来新的秩序,因为对于欧洲来说,新的秩序并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二战之后,欧洲步入的是冷战,冷战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即便是欧洲自己也没有办法主导自己的命运。于是,我们可以在本片中看到安多不停的走,但是却始终无法停留。

二战过后,欧洲人觉得自己可以找到一种新的秩序来开始自己新的生活,然而二战之后欧洲诸国的工业化重建很快就完成了,欧洲再一次陷入到了生产危机当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危机无法通过战争的形式来消除,于是,欧洲便开始陷入到另类的压抑当中。在这个过程中,电影界产生了新浪潮思想。

本片虽然不是新浪潮作品,但是却跟新浪潮的思想有着某种本质关联,安多的出走以及屡屡碰壁说明了出走不是出路,出路也不是仅仅靠着出走就能找到。安多无法发现本质的原因只能靠着一次又一次地出走来寻找出路。然而每一次的出走都无法找到一种让自己安心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欧洲来说也是这样,不论是苏联还是美国,两大阵营当中都没有办法让欧洲拥有属于欧洲自己的位置,于是,欧洲就只能继续沉沦了。

二战的结束是令人欣喜的,但是这种欣喜本身所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危机的潜伏,因为战争不再持续的时候,危机并没有得到解决,新的解决危机的途径看上去美好,实际上不过是转移了矛盾,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就像影片结尾处所看到的那样,即便是人群冲散了警察,但是人群要往何处去?他们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准确的方向,因此,结局依旧是会和安多一样。

如前文所说,生活多美好,明天更美好,但美好的明天需要自己去找,需要自己如何去找?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命题,这个命题的答案要不断的发掘,但却没人保证能不能找得到。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