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 年深秋的深夜,东京汴梁皇宫内烛火摇曳。宋神宗赵顼攥着西北加急送来的战报,指尖因用力而发白,两行热泪砸在 "永乐城破,徐禧死,士卒役夫亡二十万" 的字句上。这位一心想洗刷 "岁币之耻" 的帝王,绕着床榻疾走整夜,直到天明仍无法相信 ——14 天建成的 "必胜之城",竟成了 20 万人的埋骨坑。
元丰四年,宋军五路伐夏虽未全胜,却夺下银、夏等三州沃土。宋神宗急盼趁热打铁,派给事中徐禧前往西北督建堡寨,意图以横山为屏障压制西夏。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本该稳扎稳打的防御布局,成了文官徐禧的 "表演秀"。
抵达前线后,徐禧立刻否定了名将种谔 "守银州" 的方案,力主在永乐川筑城。"这里地势险要,筑城堪比插刀西夏心脏!" 面对种谔 "永乐无水泉,必败无疑" 的苦劝,徐禧当场怒斥:"你敢阻挠成事,不怕死吗?" 他连夜上奏弹劾种谔 "跋扈",逼得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被调往延州待命。
当年八月,8 万士兵、16 万民夫被强征赴永乐,在徐禧催促下昼夜赶工。十四天后,这座仓促建成的城池被神宗赐名 "银川寨",徐禧志得意满地返回米脂,只留 4000 人驻守这座 "孤城"。他不知道,西夏梁太后已调集全国兵力,"十丁取九" 凑出 30 万大军,正悄悄向永乐逼近。
九月七日,西夏骑兵的侦察哨出现在无定河畔。守将曲珍急报求援,徐禧亲率 2.5 万大军驰援,见夏骑退去竟得意忘形:"西夏人不过是怯战!" 他下令放松戒备,浑然不觉死神已在暗处窥伺。
两日之后,30 万西夏大军如黑云压城,铁鹞子重甲骑兵列阵河畔。老将高永能急请:"趁敌军未列阵出击,可挫其锐气!" 徐禧却挥动黄旗:"王师不鼓不成列,岂能偷袭?" 硬生生错过第一战机。
当西夏骑兵开始渡河,曲珍再请 "半渡而击",徐禧依旧拒绝,还嘲讽将领们 "贪功冒进"。等到数万夏军全部上岸,铁甲映着日光连成一片,徐禧才仓促下令出击。可宋军早已士气低落,三战三败,寇伟、李思古等十余名将校当场战死。
夏军乘胜围城,同时派游骑阻断米脂援军。更致命的是,西夏军控制了城外唯一水源,而永乐城地势高峻,"掘井不及泉"。城内很快陷入绝境,士兵们先是喝马尿,后来连泥水都争抢着喝,渴死的人每天以百计。
徐禧此时才慌了神,可种谔因被排挤拒不发兵,沈括驻守的米脂兵少难援,周边各路宋军竟无人敢动。有士兵撬开百姓藏的水罐,被徐禧斩立决,可军纪再也无法遏制求生的本能。高永能建议 "掷金帛募死士突围",徐禧却还幻想 "朝廷援军将至",将这最后生机弃之不顾。
围城第十天,城内已横尸遍地,连副将曲珍都开始咳血。有个延安女子爬上城垛,眼见父亲战死,竟哭着跳下城墙,伏在父尸上气绝而亡。西夏兵见了也心生恻隐,将父女俩合葬在城下,这成了血海中唯一的温情注脚。
军士兵本以为能解渴,可新筑的土城经雨水浸泡,城墙多处坍塌。西夏军借着雨势,扛着云梯四面猛攻,喊杀声盖过雷鸣。
徐禧亲手斩杀两名逃兵,可溃败已无法阻止。他怀里揣着两个烧饼,往来督战,累了就枕在士兵腿上眯一会儿,可士兵们早已连举刀的力气都没有。内侍李舜举撕裂衣襟写奏疏:"臣死无恨,愿官家勿轻此敌!" 刚写完就被流矢射中,倒在城楼上。
高永能挥舞长刀战死,李稷被乱兵砍杀,徐禧在巷战中被铁鹞子战马撞倒,再也没能站起来。曲珍等四将光着脚缒城逃脱,回望永乐城,只见火光冲天,喊声响彻夜空。
战报传到汴梁时,宋神宗正在批阅变法奏折。他看完奏疏,当着辅臣的面痛哭失声,此后连续三日无法上朝。这场惨败让北宋元气大伤:数百名将领战死,20 万兵力覆灭,积攒多年的粮草军械尽失。
更可怕的是战略主动权的丧失。此前北宋还能对西夏采取攻势,永乐城战后彻底转为防守,连对辽国也开始卑躬屈膝。神宗至死都念叨着 "永乐" 二字,两年后便郁郁而终。而西夏虽也是惨胜,却保住了横山要地,宋夏辽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此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