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郑成功收复台湾,先攻赤嵌城?断水源逼荷兰人降,策略高明

1661 年 4 月,台湾大员港(今台南)的海面上突然飘来几百艘战船,郑成功站在旗舰船头,望着远处荷兰人建的两座城堡,身

1661 年 4 月,台湾大员港(今台南)的海面上突然飘来几百艘战船,郑成功站在旗舰船头,望着远处荷兰人建的两座城堡,身边的将领都以为他会先打更气派的热兰遮城 —— 毕竟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总部,可郑成功却指着另一座小些的城堡说:“先拿赤嵌城!”

你可能会纳闷,放着荷兰人的 “主力据点” 不打,先啃赤嵌城这块 “小骨头”,郑成功是不是算错了?其实这正是他最聪明的地方,后面断水源逼荷兰人投降的操作,更是把 “精准打击” 玩到了极致。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为啥先攻赤嵌城,断水源这招又高明在哪。

1. 先打赤嵌城,不是瞎选 —— 荷兰人的 “软肋” 早被摸透了

要搞懂郑成功的策略,得先知道当时荷兰人在台湾的布局:两座主要城堡,一座是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建在海边的小山上,墙厚达 1.8 米,还配了大炮,守军有上千人,是硬茬;另一座是赤嵌城(今台南赤嵌楼一带),离热兰遮城大概 3 公里,建在平地,城墙没那么厚,守军只有 120 多人,而且大半是从东南亚雇来的佣兵,战斗力远不如热兰遮城的荷兰正规军。

郑成功可不是贸然决定的,他早在出发前就派探子摸清了情况。根据郑成功幕僚杨英写的《先王实录》记载,探子回来报:“赤嵌城虽小,却控着附近的水源和粮道,且荷兰人以为我们会先攻热兰遮,防备最松。” 你想啊,如果先打热兰遮城,城墙硬、人又多,一时半会打不下来,赤嵌城的荷兰人再从后面偷袭,郑军就会腹背受敌;反过来先拿赤嵌城,不仅能快速拔掉一个据点,还能断了热兰遮城的外援,相当于 “先剪羽翼,再打主力”。

而且当时郑军的处境也不允许拖:从厦门出发时带的粮草只够撑两个月,要是在热兰遮城耗上几个月,不等荷兰人打,自己就先断粮了。所以先攻赤嵌城,是 “速战速决” 和 “避免腹背受敌” 的双重考量,这第一步就把荷兰人算得明明白白。

2. 断水源这招,精准戳中赤嵌城的 “死穴”

拿下赤嵌城的关键,不是硬攻,而是断水源 —— 这也是郑成功最绝的一步。你可能不知道,赤嵌城本身没有水井,城里的荷兰人全靠城外一条叫 “普罗民遮溪”(今台南运河)的小溪供水,而且取水的口子就在城墙外不远的地方,特别好控制。

郑成功一到赤嵌城附近,就没急着攻城,而是先派了一支小队绕到小溪上游,把取水的通道全堵了,还在周围布了伏兵 —— 荷兰人只要敢出来打水,要么被抓,要么被打回去。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留下的《巴达维亚日记》(当时荷兰在印尼巴达维亚的总部记录),里面写着:“自四月初六(农历)起,赤嵌城的水源被切断,城内士兵每日只能分到半壶水,连马都开始喝自己的尿,士气一天比一天低。”

一开始荷兰守将猫难实叮(荷兰人名翻译)还硬撑,派了 30 多个士兵突围去打水,结果刚出城门就被郑军埋伏,死了 10 多人,剩下的全跑回去了。后来猫难实叮又想派人去热兰遮城求援,可送信的人刚跑出去没多远,就被当地的台湾百姓拦住了 —— 当时很多台湾百姓早就受够了荷兰人的压迫,郑成功一登陆,不少人就主动当向导,帮着郑军盯梢。

没水喝的日子撑了不到 5 天,赤嵌城的荷兰人就扛不住了。《先王实录》里写:“四月十一日,猫难实叮派人举白旗求降,说愿意交出城池,只求郑军给他们一条活路。” 就这样,郑成功没费多少兵力,只用 “断水源” 这一招,就拿下了赤嵌城,比他预想的还快。

3. 荷兰人投降背后,不只是缺水 —— 郑成功的 “心理战” 也很到位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断个水吗?荷兰人怎么这么快就投降了?其实除了缺水,郑成功还打了一场 “心理战”,让荷兰人彻底没了抵抗的心思。

首先,郑成功拿下赤嵌城周围的村庄后,并没有像荷兰人那样抢粮抢东西,反而贴出告示:“凡台湾百姓,各安其业,秋毫无犯。” 当地百姓一看郑军这么规矩,纷纷主动送粮食、送情报,甚至还有人拿着锄头、镰刀来帮郑军筑工事。荷兰人在城里看到这一幕,心里更慌了 —— 他们知道,没了百姓的支持,自己就是 “孤军”,迟早要完蛋。

其次,郑成功还故意把赤嵌城的投降士兵放去热兰遮城,让他们把 “没水喝、没粮吃” 的惨状告诉里面的守军。《巴达维亚日记》里记载,热兰遮城的荷兰总督揆一看到逃回来的士兵,发现他们 “面黄肌瘦,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心里顿时没了底,后来给巴达维亚总部写信时还说:“郑军太狡猾,不费一弹就拿下赤嵌,现在他们围着热兰遮,我们的水源也快被控制了,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你看,郑成功这招 “断水源 + 心理战”,不仅瓦解了赤嵌城的抵抗,还动摇了热兰遮城荷兰人的信心,为后面收复整个台湾打下了基础。要是当时硬攻赤嵌城,就算能打下来,郑军也得付出不少伤亡,后面再打热兰遮城就更难了 —— 这就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高明之处。

4. 放到现在看,郑成功的策略还藏着 “大智慧”

咱们再往深了想,郑成功 “先攻弱敌、断其要害” 的策略,放到现在也特别有借鉴意义。比如在商业竞争里,很多企业不会一开始就和行业龙头硬拼,而是先从细分领域入手,拿下小市场,再慢慢积累实力;还有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说 “抓关键”,就像郑成功抓住赤嵌城 “缺水” 这个关键,比花大力气硬干要有效得多。

而且郑成功还懂得 “借力”—— 借助当地百姓的力量,不仅减少了阻力,还加快了胜利的速度。这就像现在做事情,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成,学会团结身边的人,才能事半功倍。另外,他还懂得 “心理战术”,知道瓦解对手的信心比单纯的武力打击更重要,这在现在的沟通、谈判中也常用到。

很多人提起郑成功收复台湾,只知道他是民族英雄,却没注意到他背后的策略有多精妙。其实历史里藏着很多这样的 “智慧”,只要咱们仔细琢磨,总能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当时你是赤嵌城的荷兰守将,面对郑成功断水源的策略,你会怎么应对?是突围求援,还是想别的办法?或者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上 “以弱胜强、策略高明” 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别忘了关注我,后面咱们再讲更多历史里的精彩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