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5 日,《成都市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实施,引发全国关注。这部被誉为 "租房者权益保护法" 的新规,首次明确租房家庭子女可就近入学,并建立了严格的租金监管机制。当 "租购同权" 从口号变为现实,成都,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正在重新定义住房与教育的关系。
一、租购同权落地:成都如何打破 "学区房垄断"?在高新区芳草街街道,一套 50㎡的老破小租金突然上涨。原来,根据新规,持有该区域租赁合同的租客子女可申请入读芳草小学(成都排名前十的公办小学)。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了周边学区房市场,同地段商品房价格从 5 万元 /㎡跌至 4.5 万元 /㎡。
根据《条例》,成都租购同权需满足三大条件:
租赁合同备案:需通过 "成都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 办理网签备案;
社保缴纳:非户籍租客需连续缴纳 12 个月成都社保;
居住年限:以备案时间为准,每满 1 年积 10 分(用于学位排序)。
但租购同权并非 "一刀切"。在学位紧张区域(如锦江区、青羊区),房户一致的购房家庭仍为第一顺位,租房家庭根据社保、居住年限等因素排序入学。例如,泡桐树小学 2025 年招生计划中,70% 的名额留给房户一致家庭,30% 按积分分配给租房家庭。
二、三类人将成最大赢家:租客、房东、投资者如何重新布局?年轻家庭租客:成都租购同权为 "买不起学区房" 的家庭提供了希望。以武侯区一套 60㎡的两居室为例,租金约 3000 元 / 月,而同地段学区房总价高达 300 万元。租客只需支付 3.6 万元 / 年租金,即可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合规房东:新规要求房东限期完成租赁合同备案,备案后可享受税收优惠(住宅类综合税负从 15% 降至 8%)。某房东算了笔账:一套月租金 4000 元的房子,备案前每年需缴税 7200 元,备案后仅 3840 元,节省 3360 元。
长租公寓投资者:成都租购同权催生了 "教育 + 租赁" 新业态。某长租公寓运营商在成华区打造 "学区房公寓",与建设路小学签订合作协议,租客子女可优先申请入学。这类房源租金较普通公寓高 20%,但出租率仍达 95%。
三、租金监管升级:成都如何根治 "长收短付" 乱象?针对租赁市场长期存在的 "高进低出"" 长收短付 " 问题,成都新规建立了资金监管机制:
单次收取租金超过 3 个月或押金超过 1 个月租金的,需将超收部分存入监管账户;
租赁企业需在银行设立专用账户,资金流水接受住建部门实时监控。
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了 "高杠杆" 运营的长租公寓。某租赁企业负责人坦言:"以前靠 ' 收 12 付 3' 模式扩张,现在只能收取 3 个月租金,资金链压力陡增。我们不得不转向轻资产运营,与国企合作开发保租房。"
更严苛的是,新规禁止群租和隔断房。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违者租赁合同无效,房东需退还租金并赔偿损失。这一规定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成都群租房租金普遍上涨 10%-15%。
四、未来趋势:租购同权会成为全国模板吗?成都租购同权的试点,正在为全国提供经验。数据显示,新规实施一个月内,成都租赁合同备案量激增 300%,租金监管账户存入资金超 10 亿元。随着政策的持续优化,这类房源可能从 "补充性供应" 转变为 "主流产品"。
对租客而言,需注意以下细节:
学位申请时间:每年 4 月提交材料,逾期需等待下一年度;
积分计算规则:社保每满 1 年积 10 分,居住年限每满 1 年积 10 分,最高积 50 分;
违约责任:房东若未按时备案,租客可向住建部门投诉,要求赔偿 1 个月租金。
建议租客优先选择国企运营的租赁项目(如成都城投、成都轨道集团),这类房源不仅管理规范,还可享受额外的教育资源倾斜。同时,关注各区租购同权实施细则,例如天府新区对多子女家庭提供加分政策。
结语:成都,让租房者更有尊严租购同权的落地,是成都对公平的承诺。当 "教育资源分配" 不再与房产绑定,当 "租房者" 与 "购房者" 享受同等权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的创新,更是城市的进步。
这座城市或许依然面临房价压力,但至少为每一个家庭留了一扇窗。对于那些在成都奋斗的年轻父母来说,租购同权不仅是孩子的入学机会,更是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