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17日,大清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一场大对决,大家都知道,这场海战的结果是北洋水师惨败。关于这次战斗造成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很多,咱们单从军事角度来分析一下。
北洋水师之所以惨败,分析原因的各种视频和文学作品不少,总结起来主要是北洋水师火炮落后,都是射速较慢的架退炮,没有日本联合舰队那种新式管退速射炮。再就是双方炮弹的弹头装药不一样,北洋水师弹头装填还是落后的黑火药,它通过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炸开的弹片来杀伤敌人、破坏舰船,威力极其有限,这种炮弹就连排水量622吨的日军赤城号炮舰都打不沉。
不过还有个原因至关重要,那就是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火炮使用的发射药差距较大,日舰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日本联合舰队发射弹头的药包内,包装的是白色棉火药,亦称棉花药。这种将棉花沉浸在硝酸溶液中而产生的混合火药,在点燃后不会产生烟雾,是真正的一种无烟药。这意味着日舰发射完炮弹后,不用等待硝烟散尽就可以再装上一发炮弹进行瞄准、射击,极大地提高了火炮效率。
反观北洋水师用于发射弹头的发射药,还是采用黑火药,后来因为黑火药燃烧速度过快,担心会引起炸膛,而加入水汽钝化处理的黑火药,因此比其他黑火药颜色浅。这种经过钝化处理的火药燃烧时温度过高,容易烧蚀炮膛,并且燃烧后火药残渣附着在膛线上不好清除,造成每次发射后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清洁炮膛,这样费事就造成火炮射速过低。
另外,北洋水师火炮发射药装的黑火药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刺激性的白色浓烟,呛得炮手眼睛流泪,引发鼻子不适感及咽喉咳嗽,因此只能等浓烟散尽才能重新装弹。
定远号、镇远号两艘铁甲舰的305毫米主炮,理论射速每分钟3发,由于使用劣质发射药,实际射速为一小时4发,这么慢焉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