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籍印度裔专家说印度是唯一可以替代中国的国家,如果你想生产电子产品和药品而又不想

美籍印度裔专家说印度是唯一可以替代中国的国家,如果你想生产电子产品和药品而又不想依赖中国,只有印度具备这样的规模! 印度现在14亿多人,劳动力大军庞大到吓人,这点中国以前也靠着起家,但印度还有英语优势和民主标签,让外资觉得靠谱。制药这块,印度早就是全球仿制药老大,占世界市场份额20%以上。2024年,印度药品出口额超300亿美元,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辉瑞、强生这些巨头,早就在海得拉巴和班加罗尔建厂,疫情时印度疫苗出口帮了大忙。扎卡里亚提的下一次大流行,得防着中国垄断低端药链条,印度正好接盘,因为它有现成的API中间体产能,成本低,供应链短。举个例子,印度制药业员工超300万,工厂集群像浦那和艾哈迈达巴德那边的,流水线日产上百万剂量,远不是越南或墨西哥能比的。 电子产品这边,印度起步晚但势头猛。苹果2024年就把iPhone组装从中国转了10%到印度,富士康在钦奈投了7亿美元建厂,2025年产量预计翻倍到5000万台。政府推的“印度制造”计划,2020年起贷了33万亿卢比给电子产业,出口额从2014年的50亿美元飙到2024年的200多亿。班加罗尔硅谷效应拉动,三星、谷歌也跟进,手机产量从1.5亿台涨到2.8亿台。扎卡里亚说得很对,这种规模不是小打小闹,得有亿级劳动力支撑,印度正好卡位。相比之下,东南亚像越南虽有转移,但体量小,基础设施跟不上,印度港口吞吐量全球前五,铁路网虽老但在升级。 当然,印度也不是天堂,扎卡里亚也没粉饰。他直言特朗普第二任上台后,对印度商品加50%关税,这步棋太扯淡。印度纺织、钢铁出口本就依赖美国,这关税一砸,等于自断臂膀。美印关系从冷战末拉近,克林顿访印、布什核协议、奥巴马亚洲再平衡,好不容易把印度拉进印太阵营,现在特朗普一挥手,又推远了。扎卡里亚吐槽,这政策没逻辑,印度正帮美国分散中国风险,转眼成靶子。印度外交官私下抱怨,美国一边喊“朋友圈外包”,一边筑墙,搞得新德里进退两难。关税战升级,印度报复性加税美国杏仁和摩托,短期内电子元件进口成本涨20%,苹果供应链得重新算账。 全球供应链这事儿,本来就是场马拉松。疫情和俄乌冲突后,大家醒悟,不能把鸡蛋全搁中国篮子。芯片战打得火热,美国禁运华为,中美脱钩加速,印度抓住机会推半导体使命,2025年批了50亿美元基金,塔塔和迈克朗建厂,目标15年内自给70%包装设备。制药也一样,印度占全球通用药80%,但原料药还靠中国进口70%,这短板得补。扎卡里亚的点睛之笔是,印度不像中国有补贴狂潮,它靠市场和人口自然生长,稳扎稳打。越南、印尼抢低端,中国挪高端,印度瞄准中端电子和生物药,逻辑上站得住脚。 印度内部也动真格。莫迪政府2025年预算里,基础设施砸了100万亿卢比,修路建港,缓解物流瓶颈。电子集群在诺伊达和古吉拉特,税收优惠拉来英特尔投资5亿美元。制药园浦那那边,工人培训项目覆盖50万青壮,技能从组装到质检全链条。出口数据亮眼,2025年前10月电子出口涨67%,药品稳居第三大出口品。但挑战摆着,电力短缺、劳工法松散、官僚作风,这些拖后腿。扎卡里亚没提,但现实是印度失业率8%,制造业只占GDP15%,远低于中国30%。要追,教育和研发得跟上,印度R&D支出才GDP0.7%,中国超2.5%。 长远看,印度替代中国不是一夜事,得10年磨一剑。扎卡里亚的书《革命时代》里讲,工业革命靠规模和创新,印度正踩点。制药出口到非洲和拉美,电子瞄准东南亚市场,人口红利到2030年峰值,窗口期不长。特朗普关税若松绑,印度能吸更多FDI,2024年已超700亿美元。反之,贸易战升级,供应链绕道越南,印度机会溜走。扎卡里亚的逻辑接地气:别指望美国本土回流高成本制造,得找靠谱伙伴,印度就是那张王牌,但得双方努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