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杜聿明的几个子女,回大陆奔丧,但被蒋经国拒绝了,曹秀清得知消息后痛哭道:我真想不通。 杜聿明1904年出生在陕西米脂县一个普通地主家庭,从小念书,1917年进成家岔小学,六年后转榆林中学。1923年中学毕业,次年他南下广州,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成了国民党那边的人。军校毕业,他从教导团副排长干起,1925年参加东征,打陈炯明,表现好升连长。1926年调武汉分校学兵团,当中校连长,负责带新兵。北伐时候,他带队往前冲,1927年龙潭战役中阻击孙传芳部,之后升团长,继续北上作战。1930年代他一步步升迁,抗日战争爆发后,当第五军军长,1939年冬天昆仑关战役里指挥部队对日军进攻,取得成果。1942年他领中国远征军去缅甸,经历撤退过程。战后,他当东北保安司令长官,1945年秋到沈阳接收地盘。解放战争中,他管徐蚌会战,1948年底淮海战役里他的兵团被围,1949年1月在河南陈官庄被俘。被俘后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待着,身体有肺结核和脊椎结核等问题,得到治疗。1959年首批特赦出来,住北京,当全国政协委员,从1961年起搞文史资料,1964年进政协常委,1978年当人大代表,一直关注国家统一的事。1981年5月7日在协和医院因肾衰竭去世,77岁。 杜聿明早年家庭背景影响了他的军旅路,陕西米脂那地方穷山沟,他靠努力考上黄埔,成了蒋介石手下大将。抗日时期他打仗有功,昆仑关一战重创日军,远征缅甸虽撤退损失大,但也算历练。内战时他指挥大兵团,淮海战役败北被俘,那时候国民党部队士气低,补给跟不上。被俘后待遇变了,从战犯转为特赦人员,他参与政协工作,写了不少回忆录,推动两岸和平想法。晚年他身体不好,多种病缠身,但坚持工作到最后。 杜聿明妻子曹秀清1923年和他结婚,生了几个孩子。杜被俘后,她带着部分子女去台湾,日子过得苦,靠微薄工资养家。1958年她见蒋介石,说起女婿杨振宁的事,想帮忙拉人回台湾。1963年她从美国回大陆,和杜团聚,从此不回台湾。他的子女分散两岸,大女儿杜致礼嫁杨振宁,在美国;四个儿子在台湾。杜聿明一生从军,个人生活受政治影响深,家庭分离是典型例子。他的贡献主要在抗日战场,内战败绩也让他反思不少。整体看,他是黄埔系代表人物,晚年转向文史,留下不少资料。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病去世后,他的妻子曹秀清马上发电报给台湾的蒋经国,请求允许在台湾的四个子女杜致义、杜致廉、杜致勇和杜致严返回大陆参加丧事。曹秀清的电报内容简单直接,就是基于人伦,希望子女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办完事就回去。杜聿明的黄埔同学如郑洞国、黄维等人也联名发电报到台北,提旧日情分,求蒋经国开恩。这事在当时看来合情合理,子女奔丧是传统习俗,可台湾那边没回应。十几天过去,消息回来:拒绝批准。曹秀清听到后痛哭,说出“我真想不通”那句话。邓颖超去看她时,她拉着手反复念叨这个。蒋经国以孝顺闻名,对母亲毛福梅的事大家都知道,但他这次拒绝源于政治立场。当时台湾“三不”政策严,将杜聿明看作投共叛徒,不许子女过来,怕有政治风险。杜家分离已久,这拒绝加深了痛苦。 蒋经国的决定不是个人情绪,而是台湾当局整体政策。杜聿明淮海战役被俘后,国民党那边把他当死人处理,骗曹秀清说他没了。其实杜在大陆得到治疗,1959年特赦后生活安定,曹秀清1963年回来团聚。但台湾子女成了人质般存在,蒋经国怕他们回大陆不返,影响形象。这事暴露两岸对立深,政治压过家庭情感。曹秀清的反应很真实,一个老太太面对这种事,哭是自然。黄埔同学的联名也没用,蒋经国坚持立场。整个过程拖了杜的追悼会,从5月7日到21日,等消息等了半个月。拒绝后,曹秀清的悲伤影响了周围人,这也反映了时代悲剧。 杜聿明被俘前,曹秀清在上海,蒋介石派人把她和孩子接到台湾,说是照顾,其实控制。台湾日子苦,大儿子杜致仁在美国读书,学费不够,向蒋介石求助,只给一千美元,分两年付,他绝望自杀。这笔账杜家记着。蒋经国继承父亲政策,对大陆严防死守。曹秀清发电报时,82岁了,还得处理这些,压力大。拒绝消息传开,杜的同学和朋友都觉得不公。蒋经国后来开明些,但这时还硬派。这事件成了两岸关系的一个小注脚,显示人性在政治面前的脆弱。 杜聿明的追悼会5月21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开,邓小平等出席,规格高。大女儿杜致礼和杨振宁从美国赶回参加。但台湾四个子女没来,只能遥想。会后不久,台湾发给出境许可,让子女去大陆接曹秀清去台湾住。她看透这招,拒绝了,只同意香港见面。1982年曹秀清83岁去香港,和子女团聚几天,诉说离散苦。曹秀清1984年在北京去世,和杜聿明合葬八宝山。2015年子女努力,把父母骨灰迁回陕西米脂吕家硷村安葬,实现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