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再提叙利亚了?很简单,因为各方都吃饱了。现在的叙利亚名义上还是个国家,但实际早被各方势力啃得七零八落,连地图上的边界线都成了摆设。 一开始是所谓的“阿拉伯之春”蔓延过去,结果没换来春天,反而把国家架在了火上。各种势力一拥而上,政府军、反对派、极端组织、库尔德武装,外加美俄伊土四大“玩家”轮番上场。 一个国家被撕成了好几块。联合国发声明,欧洲开会议,大家表面都说要和平,但私底下谁都动了点小心思。 现在的局势,说白了就是谁控制了哪一块地方就不动了,像是抢蛋糕抢到一半,突然大家都觉得继续抢没什么意思,干脆各自抱着自己的那一块回家吃饭。 俄叙关系一直紧密,俄罗斯在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两个基地扎根,早就“落地生根”。伊朗支持的武装控制着不少战略要地,也没打算退。 库尔德人趁乱建立“自治”,美国则还在东部油田区域晃悠,名义上是打击恐怖主义,实际上油是没少看住。土耳其一边打库尔德人一边在北部设安全区,谁都没闲着。 国际社会表面上还在说要推进政治解决,可谈了十多年,阿斯塔纳谈判、日内瓦进程、宪法委员会,轮流上场,每次都差点成功,最后都不了了之。 真正的原因不是没人想解决,而是大家都默认现状对自己最有利。比如俄罗斯,不希望叙利亚再乱,但也不希望全统一,那样大家都得谈新规则。 美国既不想让伊朗扩张,也不想俄罗斯一家独大,所以就维持现状。土耳其不想库尔德人独立,叙利亚必须分裂才好压制库尔德武装。所以看着像是僵局,其实是多方默契。 但问题是,对普通叙利亚人来说,这种“平静”根本不是什么好消息。国家没统一,重建没资金,经济还被严厉制裁。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超过一半人口依然需要人道援助,很多人吃不上饭、看不起病,年轻人没工作没希望。叙利亚镶嵌在中东这块地理拼图中。 位置太敏感,谁也不愿意放手,但也没人真心想负责到底。再看最近的以哈冲突和乌克兰战事,世界的注意力早就被拉走了。 媒体资源有限,哪还顾得上一个“已经稳定”的叙利亚?但所谓“稳定”只是没有激烈战火罢了,割裂的国家、失败的重建、沉重的制裁、无尽的难民潮,都是现实。 就像地图上的叙利亚边界还在,可那根线已经不代表任何实质意义了。很多人问,为什么叙利亚从热点变成了“背景板”?其实就是这样,大家都捞到了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剩下的就随它去。 这不是冷漠,而是国际政治的现实逻辑。每个国家都要算账,算完账才决定要不要出力。叙利亚的问题太复杂、太烧钱,解决不了就索性不解决,维持现状就好。 只要没有大规模战事,国际社会就不会再大张旗鼓地介入。这也顺带解释了为什么联合国的斡旋作用越来越有限。不是联合国没用。 而是各方都在绕开联合国该走的程序,选择自己私下谈判、各自为政。联合国成了一个“备案单位”,出了问题就发个声明,真要调停,没人买账。 这种情况在也门、利比亚甚至乌克兰都能看到,叙利亚只是最早被“定型”的那个。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叙利亚虽然热度降了,但它的地缘价值没变。 一旦中东其他地方再起大火,比如伊朗局势有变、土耳其国内不稳、以色列和黎巴嫩擦枪走火,叙利亚随时可能成为连锁反应的一环。 那时候,这块“吃剩的蛋糕”又会被人重新端上桌,看看还能不能再切一刀。所以说现在没人提,不代表它安全,也不代表这事儿就过去了。 说到底,叙利亚的现状不是和平,而是“吃饱后的沉默”。当年轰轰烈烈的战争,现在变成了默契的分割。这也是国际政治最讽刺的地方。 当大家都觉得打不动、谈不成、动静太大反而不好时,最聪明的选择就是维持表面的平静,哪怕底下还在咕嘟咕嘟冒泡。叙利亚没被遗忘,只是被“默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