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美军罪证,只为讨好特朗普?中国的老朋友,要倒向美国了? 塞尔维亚政府近期与特朗普女婿库什纳的投资公司签署了为期 99 年的租赁协议,允许对贝尔格莱德市中心那座承载二十多年历史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大楼进行翻修。 这个 1999 年被北约轰炸的建筑,一直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许多塞尔维亚人心里的痛。如今,这片旧址将用于建设豪华酒店、住宅及北约轰炸受害者纪念中心。 有人说这不过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人却直呼这简直是 “拆掉了民族尊严”。塞尔维亚和中国的老朋友情谊,会不会因此生变?这事可真没那么简单。 事情要从 1999 年说起,那年北约对南联盟发动轰炸,贝尔格莱德的这座大楼成了美国空袭最直接的 “罪证”。它不仅仅是一堆废墟,更像是一块不会说话的伤疤,时刻提醒着塞尔维亚人曾经的屈辱。 这处遗址 2005 年已被塞尔维亚政府列为受保护的 “文化资产”,如今政府以 “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 为由推进项目,协议中明确纪念中心建设资金由投资方承担,建成后归塞尔维亚所有,试图在历史记忆与发展需求间寻找平衡。 但反对声音很快就冒了出来:你要发展经济可以理解,可是连最基本的骨气都不要了,这像话吗?目前已有超过 2.2 万名塞尔维亚民众签署请愿书反对该计划。 经济数据摆在那儿,去年塞尔维亚 GDP 增长就 3.5% 左右,想搞点新项目其实很现实。武契奇政府为吸引外资确实绞尽脑汁,西巴尔干本来就是欧洲经济的边缘地带,和那些大国比起来,日子过得不算宽裕。 可问题来了,改造遗址容易,抚平人心里的结就难了。 一边要安抚俄罗斯,毕竟在科索沃问题上,俄罗斯一直是最铁的靠山,可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天天催着塞尔维亚站队制裁,让武契奇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塞尔维亚跟中国走得很近,中资参与了贝尔格莱德地铁等大项目,中国也一直强调 “不干涉内政”,让塞尔维亚有了喘息的空间。 武契奇多次明确表示,塞尔维亚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保持与中俄的传统友谊。还有欧盟,这才是塞尔维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可因为不愿意对俄罗斯动手,入盟谈判一拖再拖,卡在那儿不动弹。 经济上离不开西方,安全上还得靠老朋友,武契奇在中、俄、欧、美之间来回拉扯,走钢丝一样。 现在,特朗普家族关联的开发项目突然推进,表面上是商业项目,实际上却把塞尔维亚和美国的关系推到台前。表面上看,武契奇在搞经济务实,实际上却让塞尔维亚在国际大棋局里多了一份被动。 说到特朗普,这位美国总统的行事风格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其家族成员通过商业项目与塞尔维亚产生关联。他看重的是交易,讲究的是眼前利益,什么意识形态、什么历史包袱,统统都不放在心上。 塞尔维亚这次的合作,难免让人觉得有讨好美国、尤其是讨好特朗普阵营的意思。武契奇此举,既是冲着经济利益去的,也有点想给美国递个 “投名状”,希望在科索沃问题上换来美国的支持。 可这种押注的做法真的靠谱吗?特朗普的政策向来变化无常,前一秒还在叙利亚驻军,后一秒就突然撤了,谁也摸不清他的脾气。 更别说塞尔维亚国内的反弹情绪,反对党议员甚至通过街头抗议表达不满,民意摆在那儿,政府想装聋作哑也难。 把国家命运系在特定阵营的短期利益上,无异于赌博,一旦风向变了,塞尔维亚可能连最后的缓冲地带都守不住。 中国和塞尔维亚合作多年,从基建到贸易,彼此都讲究一个 “互利共赢”,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让塞尔维亚能有更多自主权。 可一旦塞尔维亚对美国过于倾斜,特别是在特朗普阵营这种 “不按套路出牌” 的风格影响下,难免让人担心合作的稳定性受影响。 现在的塞尔维亚,看似在 “改造遗址”,实则是在做一场高风险的政治豪赌。忽视历史记忆的诉求,未必能换来想要的未来,反而可能把自己推向更加被动的局面。 说到底,塞尔维亚这次的选择并不是简单地倒向美国,也不是和中国、俄罗斯彻底翻脸。更像是夹在几股势力之间,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不得不做出某种妥协。 如果美国相关阵营政策有变,或者项目未能按协议推进,塞尔维亚这笔 “投资” 很可能打水漂,到头来伤了自己,还失去了老朋友的信任。 毕竟多数中小国而言,多边合作才是安身立命之本。遗址改造的背后,不是简单的 “背叛”,更像是时代洪流中小国的无奈取舍,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拉扯,注定没有轻松的答案。 参考资料:塞尔维亚吵翻了:拆北约轰炸遗址,给特朗普家酒店让路 2025-11-08 19:07:35 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