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校园霸凌中的无效干预引发的报复性霸凌? 即“衣瑞诚定律”在校园霸凌中,若教师或校方的介入无法对霸凌者构成有效且持续的根本性制约,则霸凌行为非但不会终止,反而会使受害者面临必然的打击报复与持续的欺凌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这个定律网上搜也没搜到,没错!这是一个很新很新的!但其实日常遭受过校园霸凌的人普遍经历过找了学校找了老师反应然后老师也是批评写保证书等形式介入处理了然后霸凌者非但没有霸凌终止没有收敛停止反而还会报复以及后面持续的霸凌(虽然可能有老师介入后暂时的停止霸凌但后面因为不是持续有效的制约会导致校园霸凌的复燃)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这个定律名称也是来源于这一定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修改:删除未知人名,调整为被广泛接受的术语。 ------------------------------------ 霸凌和霸凌对象的强弱没关系,主要看他在学校里有没有加入一个圈子。 事实上一个学校里,真的的弱者其实不容易被霸凌,这些人往往自己报团玩自己的,生态位比较高的圈子(武力,学力或者现充的圈子)与他们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当你在一个圈子里的时候,与其他人发生矛盾会有同圈子里的朋友帮你,不会发展成霸凌。 而被霸凌的人主要是两种情况: 1.游离在圈子外的独行者,一旦与其他人发生矛盾且不能和解的,会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2.属于A圈子,却一直试图加入不兼容的B圈子的同学。这种常见于一个生态位相对土鳖的人试图加入时髦的现充团体。因为不兼容,B圈子会抗拒这个人的加入,当他还是一心想加入的时候,会被霸凌。 真要解决霸凌问题,和一个人强弱无关(暴力反抗只会加重孤立),学校的介入也作用不大。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