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IBM不是"送钱",8年后全线盈利藏着大格局 有人质疑柳传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IBM不是"送钱",8年后全线盈利藏着大格局 有人质疑柳传志时代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和IBM业务是"给美国送钱",核心争议无非两点:到底赚没赚钱?什么时候才算赚钱?其实企业跨国并购从不是"一买即赚"的买卖,而是看长期战略回报,联想的这笔账,8年后才真正算清。 先明确答案:联想2014年完成两大核心收购,直到2022年(即第8年)才实现主营业务全线盈利,标志着并购价值完全兑现 。这期间并非一直亏损,而是经历了整合阵痛——2016年因重组成本过高出现年度亏损,摩托罗拉移动初期也持续亏损,直到收购后五六年才成功扭亏为盈。但拉长周期看,2021/22财年联想营业额近4600亿人民币,净利润13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2%,其中移动业务盈利23亿、基础设施业务首次盈利,正是并购红利的集中释放 。 很多人只看到短期资金付出,却忽略了并购的三大核心价值,这才是联想真正的"赚钱点": 第一,补全技术与专利短板,规避出海风险。收购摩托罗拉获得2000项专利和成熟移动技术,填补了联想在手机领域的技术空白;拿下IBM x86服务器业务后,联想快速跻身全球服务器市场前三,技术储备直接对标国际巨头 。对科技企业而言,专利就是通行证,这笔投入比自主研发更省时省力,还能避免海外市场的专利诉讼壁垒。 第二,一键打通全球市场渠道,实现国际化跃迁。摩托罗拉带来了北美300多家运营商合作资源,让联想直接切入欧美主流市场;IBM的全球销售网络则覆盖160个国家,让联想从"中国PC厂商"升级为真正的跨国企业 。收购后首个季度,摩托罗拉单季销量就突破1000万台,联想手机业务全球份额跃升至6.6%,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 第三,优化业务结构,摆脱单一依赖。收购前联想81%营业额来自PC业务,风险高度集中;并购后移动业务占比24%、企业级业务占9%,形成"PC+移动+基础设施"三足鼎立格局 。2022年三大业务全线盈利,证明这种多元化转型完全成功,让联想在PC市场波动时仍能保持增长韧性。 跨国并购本就是一场"持久战",IBM的PC业务在联想手中从年亏2亿变成年赚10亿,摩托罗拉从"没落贵族"重回全球主流品牌,都印证了整合的价值 。不能用"送钱"简单定义正常商业行为,联想用8年时间证明,真正的赚钱不是短期套现,而是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市场、规模的三重升级,最终成为能与全球科技巨头抗衡的中国企业。 如今联想的国际化布局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标杆,这场看似"冒险"的收购,实则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投资。你怎么看待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