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宣布将签署一项最新总统令,美国军事专家傻眼,中国军迷:干得漂亮。   10

特朗普宣布将签署一项最新总统令,美国军事专家傻眼,中国军迷:干得漂亮。   10月28日,特朗普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起,登上了位于横须贺美军基地的美国航母“华盛顿”号。当着众人的面,华盛顿宣布自己将签发一份总统令,叫停所有电磁弹射项目,将美国航母的电磁弹射改回蒸汽弹射。   对此,特朗普的给出的理由是,过去数年里,美国已经花了9亿多美金想让弹射器能够工作,然而却并没有成功。他认为,蒸汽系统已经用了50年了,一向表现得很完美。所以,现在是时间让一切重回蒸汽时代了。   其实特朗普说的9亿多美金,连电磁弹射项目烧钱的零头都算不上。   美国海军一开始给“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算预算,每艘船也就3亿美金,结果等“福特”号真服役的时候,这套系统的成本直接涨到了快10亿,硬生生把整艘航母的造价抬到了130亿美金的天价。   更讽刺的是,砸了这么多钱,最后只弄出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早在2018年测试的时候,“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才弹了747次,就出了10次严重故障,平均算下来,每弹射74次就得坏一次——这跟美国海军当初定的“每4166次弹射才允许出一次故障”的标准,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就算到了2023年到2024年第一次实战部署,这套系统总共完成了8725次弹射,可靠性也没见好多少,舰上人员还得靠外部技术支援,才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转。   电磁弹射系统的麻烦还不止故障率高。“福特”号用的中压交流电系统本身就有毛病,能量转换效率也就60%上下,每次弹射都得浪费一大波电力。   更要命的是,舰上4条弹射器共用一个飞轮储能的玩意儿,只要其中一条坏了,整套系统都得停了修——这种“一坏全坏”的设计,要是真到了实战中,简直是把航母变成了“活靶子”。   美军内部测试就有记录,这套系统在海上演习时,曾多次突然瘫痪,导致舰载机没法起飞,整个航母瞬间失去战斗力。   更让美国海军头疼的是,这套系统到现在都没法安全弹射F-35C隐形舰载战斗机——这款战机满载重量超过31.8吨,远超电磁弹射器目前能稳定支撑的25吨上限,要等到2027年升级完,才有可能解决兼容问题。   再看用了半个世纪的蒸汽弹射器,在“尼米兹”级航母上早证明了自己,不仅能稳稳托住F-35C起飞,平均故障间隔也比“福特”号的电磁系统靠谱多了。   特朗普这决定让军事专家傻眼,核心原因是这等于是让美国航母的技术路线彻底“拐弯”。电磁弹射原本是美国海军吹得震天响的“代际优势”,说能把舰载机出动效率提高25%,每45秒就能弹一架飞机。   为了抢“世界第一”的名头,美国走的是“边研发边造舰”的路子——技术还没完全成熟,设计也没定死,就急急忙忙开工建航母,中途还老改方案,硬生生把科研的风险变成了装备的隐患。   除了弹射器,“福特”号上同样是电磁技术的先进弹药升降机也掉链子,刚服役的时候11部升降机里,能用的就2部,导致舰载机的弹药补给效率大减,直接限制了出动架次。   专家们心里清楚,现在叫停项目,意味着之前几十年的研发投入全打了水漂;而已经开工的后续“福特”级航母,要么停工改装,要么带着不靠谱的系统服役,不管选哪种,都得再砸几十亿美金。   更尴尬的是,放弃电磁弹射,等于主动把技术制高点让了出去——要知道中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已经通过了上百次测试,一次故障都没出,用的直流技术路线稳定性更好,而且每个弹射器都有独立的储能模块,不会出现“一坏全坏”的连锁故障。   现代海战拼的是持续作战能力,蒸汽弹射器虽说技术老点,可半个世纪的实战都过来了,早被磨得靠谱了,而且维护人员熟门熟路,出了问题能快速抢修。   电磁弹射系统却像个“娇生惯养的少爷”,不仅修起来麻烦,零件供应链也复杂,真到了战时出故障,根本等不及外部技术支援。   更现实的是,美国海军已经为电磁弹射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现在突然改回蒸汽,人员培训、设备更换都得花时间,短期内肯定会影响航母编队的战斗力。   这也就难怪中国军迷会觉得“干得漂亮”。美国为了搞个“技术厉害”的噱头,在没成熟的路上硬冲,最后陷进了成本超支、可靠性不足的泥潭。   特朗普这一纸命令,看着果断,其实暴露了美国军事技术研发里“贪大求全”的浮躁——明明有成熟靠谱的蒸汽弹射当保底,偏要冒险押注没经过验证的新技术,最后落得进退两难。   更关键的是,美国放弃电磁弹射的转向,等于是给了其他国家追赶甚至超越的机会,这种技术上的“开倒车”,自然会让关注航母发展的军迷们又意外又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