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1日,高市早苗刚当首相,就一口气做出3个指令,全都涉及中方安全! 据共同社的报道,高市已协调在当选首相后立即指示讨论修改三份安保相关文件。 高市早苗的修改计划,包含了三个核心内容:第一,大幅提高防务费在GDP中的占比;第二,彻底放开限制,扩大武器出口;第三,也是最刺激的一个,开始探讨引进核潜艇的可能性。 这三板斧下来,意味着日本要彻底告别那个“和平宪法”下的旧时代,准备一头扎进军事大国的快车道。这已经不是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军事解绑”。 我们先说说这第一招,提高防务费。日本过去几十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军费开支不能超过GDP的1%。这个1%,被看作是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象征。 但现在,高市早苗想把这个枷锁彻底砸碎。把军费提到2%甚至更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本的军费开支将瞬间跻身世界前列,超过英国、法国等传统军事强国。 这笔钱多出来的部分,不是用来发福利的,而是用来买更先进的战机、导弹,建立更强大的攻击性部队。说白了,就是要把自卫队变成一支能打远征、能主动出击的“国防军”。 再看第二招,扩大武器出口。这同样是在突破一个禁忌。日本战后长期奉行“武器出口三原则”,基本上不卖武器给任何国家。但这些年,这个口子已经被一点点撕开,从卖零部件到卖成品飞机。 高市早苗显然觉得这还不够慢,她想的是彻底放开,让日本的军工企业像美国洛克希德·马丁、雷神一样,把武器卖到全世界。这背后一箭双雕。 一方面,可以通过大规模出口来降低本国武器的成本,让日本自卫队能用上更便宜的装备;另一方面,也是更深的一层,是通过武器出口来拉拢盟友,扩大日本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把日本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安全玩家,而不是一个偏安一隅的经济大国。 而最让人警惕的,是第三招——探讨引进核潜艇。这可是踩在了核门槛的边缘。核潜艇和常规潜艇完全是两个概念,它几乎可以无限期地在水下潜航,是终极的战略威慑武器。 一个拥有核潜艇的日本,其军事能力的质变将是颠覆性的。虽然高市早苗说的是“探讨引进”,可能是从美国租借或者购买技术,而不是自己制造,但这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试探。 一旦日本拥有了核潜艇,它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将变得极具攻击性,对中国海军的活动、对台海局势的干预能力,都将提升一个数量级。 这就像是在一个本就紧张的火药桶旁边,有人开始琢磨着要不要配一把左轮手枪。 高市早苗为什么敢这么干?她背后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不言而喻——美国。日本这趟军事快车,没有美国的“绿灯”是绝对开不起来的。 美国现在急于在印太地区构建一个围堵中国的包围圈,但自己又有点力不从心,非常希望盟友们能“分担责任”。 高市早苗的这番操作,完美地迎合了美国的战略需求。她正在把日本打造成美国在亚洲最锋利的一把刀,一个可以随时顶在第一线的“超级代理人”。美国乐见其成,甚至可能在背后推波助澜。 所以,高市早苗的上台和她雷厉风行的三把火,绝不仅仅是日本内政,它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标志着东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危险的重塑。 一个挣脱了束缚、野心勃勃的日本,正在美国的纵容下,一步步走向军事前台。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也是对整个地区和平稳定的巨大挑战。 那么,面对一个正在加速“再军事化”的日本,我们是该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军事威慑,还是应该通过外交途径,努力将其拉回和平发展的轨道?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被解除了枷锁的旧帝国,会给世界带来什么?这或许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