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荷兰政府近日释放信号,将派经济大臣来华与中国化解安世半导体“僵局”。 听着像是来求和,但咱们能这么轻易就答应吗?对于之前那种近乎强盗的行为,不把它彻底打服,不让它明白跟在美国后面当马前卒的代价有多惨重,这谈判,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次性的妥协,而是要树立一个新规矩:谁想跟着美国对华搞科技战,谁就得付出比美国本身更高昂的代价。 很多人可能对安世半导体这事儿有点模糊,觉得不就是一笔生意没谈成吗?远非如此。这事儿得从几年前中国公司闻泰科技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说起。这本是一起你情我愿的商业并购,完全符合市场规则和国际法。可就在交易完成后,风向变了。 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围堵中国科技企业,安世半导体旗下的一家英国工厂,就成了被针对的目标。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这个莫须有的借口,强行要求安世半导体出售该工厂。 而荷兰政府,也紧随其后,撤销了对这笔收购的许可。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政治干预,是对商业契约精神的公然践踏。 今天能以这个理由收回你的工厂,明天就能用那个理由冻结你的资产。这种开门揖盗、关门打狗的行径,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无法容忍。 荷兰为什么要这么做?说白了,还是身不由己,或者说,是没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它手里握着一张全世界都眼红的王牌——ASML,这家公司垄断了制造高端芯片必不可少的光刻机,特别是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全球独一份。 美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把荷兰当成了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总阀门”。华盛顿一施压,荷兰就不得不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收紧对华出口。 ASML的CEO温彼得自己也多次抱怨,美国的出口管制让他们失去了中国市场,反而会刺激中国自主研发,从长远看对他们不利。可抱怨归抱怨,荷兰政府还是选择了屈服。 它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高枕无忧,却没想过,自己已经成了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随时可能被牺牲。 现在,荷兰突然想起来要来谈判了。为什么?因为它开始疼了。中国的反制措施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大张旗鼓,但招招都打在要害上。从限制关键稀土材料的出口,到对一些欧洲的农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每一项都让荷兰这样的外向型经济体感到切肤之痛。 他们发现,跟着美国吆喝,好处没捞着多少,自己口袋里的钱却实实在在地变少了。ASML虽然不能卖最先进的机器给中国,但中国市场依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收入来源,大量的DUV(深紫外)光刻机依然销往中国。如果这条财路再被切断,对荷兰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 所以,这位经济大臣的来访,更像是一次止损的试探,想看看中国的底线在哪里,能不能用最小的代价,把这个“僵局”给糊弄过去。 但我们能让他这么轻易糊弄过去吗?如果这次我们松口了,那传递出去的信号就是:跟着美国欺负中国,代价不大,只要事后派个人来谈谈,就能翻篇。那以后,日本、韩国、德国,是不是都会有样学样? 今天你限制我的半导体,明天我就限制你的汽车,后天我再卡一卡你的精密仪器。这种无休止的报复与反报复,对谁都没有好处,但更不能开了一个“犯错成本低”的坏头。 所以,这次谈判,我们不能只谈安世半导体,必须把ASML的问题,把荷兰跟随美国搞科技战的问题,一并摆到桌面上。我们要的不是道歉,而是行动。 你要想继续在中国市场赚钱,可以,那你就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证明你不会再次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规则,一个基于对等和相互尊重的规则。这个规则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但不是无底线的。 任何国家,在享受中国庞大市场红利的同时,就必须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发展权利。如果你选择站在中国的对立面,用政治手段破坏正常的商业合作,那么你就必须做好失去中国市场的准备。 这个代价,对于那些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国家来说,甚至会比美国付出的代价更高,因为美国本身市场巨大,可以内部消化一部分损失,而像荷兰这样的国家,失去中国,可能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崩溃。 所以,荷兰大臣这次来,我们不妨好好听听他怎么说。但听归听,我们的立场必须坚定。不把之前的“强盗行径”说清楚,不给出未来不再跟随美国起舞的明确保证,那一切免谈。这不仅仅是为了安世半导体,更是为了未来几十年,我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能否拥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这是一场立威之战,也是一场规则之战。 那么,面对这种“跟班式”的打压,我们是该以牙还牙,用强硬的手段让对方感到疼痛,还是该用更智慧的方式,让对方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这场复杂的博弈,你觉得中国下一步应该怎么出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