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临漳: 科学应对 抢收秋粮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邓博)面对连阴雨天气给秋收带来的严峻挑战,临漳县迅速行动,通过精准调度农机、科学指导储粮、全力推进烘干等举措,截至10月16日,全县已完成秋收59.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6.26%,有效保障了秋粮收储工作。

进入10月份以来,该县累计降水量达108.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两成。“持续阴雨导致土壤湿软,机械下地困难,玉米含水量普遍偏高,霉变风险加大,抢收和储存压力都非常大。”临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智平说。

面对困境,临漳县迅速组建14支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开展实地指导,并通过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多种渠道发放技术指导资料。全面开展农田摸排,依据不同地块墒情制定差异化抢收方案:对湿度大、集中连片田块推广使用履带式收割机,减轻碾压影响;对积水严重区域优先调度排灌设备抢排积水,为农机进地创造条件;对零星分散、机械难以作业的地块,积极组织人工抢收。

“机器一开工,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10月16日,在县农业农村局协调下,狄邱乡东狄邱村村民张军种植的5亩玉米在履带式收割机的帮助下,仅用1个小时就完成了抢收。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李东岳介绍,通过统筹自有和协调外援,该县共投入18台履带式收割机,并实时在“三秋”工作群内公布机械主体、位置及联系方式,提升抢收效率。

在章里集镇章里集村,镇村干部正在帮助农户论宏光抢收。“地太湿软,机器下不了地,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章里集镇政府二级主任科员刘向军说。该镇在田间摸排基础上,绘制了秋收“红黄蓝”图,据图精准调度机器或人工进行抢收,全力抢抓农时。

粮食收获后,储存成为另一大挑战。临漳县通过推广科学储粮装置、启用烘干设备、开放公共晾晒场等方式,全力破解储存难题。

在章里集镇章里集村,农户郑秀芹正和家人将玉米通过传送带送入一个特制的钢丝网笼中。网笼长45米、宽1米、高2.5米,以钢管为架,围以铁丝网,底部用木板、砖块等垫起隔潮层。“晴时通风,雨时顶部盖上防雨布,能有效防止粮食发霉变质。”郑秀芹解释道。

与此同时,临漳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粮食收储企业,启用烘干设备32台,全天候运转,日处理湿粮达5700余吨。在狄邱乡北孔村,有的村民选择将刚收获的玉米直接运往粮食收购点。“这样既不用担心玉米发霉,还能直接变现,省时省心。”一位村民说道。为确保烘干电力供应稳定,当地还与供电部门组建专项保障小队,实施“一点一策”供电机制。此外,全县还盘活了800多处公共场所作为临时晾晒场,免费提供给农民使用,多措并举缓解群众晾晒压力。

“秋收接近尾声,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科学开展晚播种植与病虫害监测防治,为下一季生产打好基础。”王智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