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特朗普宣布!10月10日,一则来自华盛顿的消息让国际航空圈瞬间炸开了锅。特朗普政府通过交通部放出话来,要求所有往返美国的中国航班,一律不准再飞越俄罗斯的领空。 给出的理由听起来似乎很“公平”:美国航司因为自家对俄制裁,早就被挡在了俄罗斯领空之外,绕路飞又费油又耗时,中国航司却能抄近道,这竞争环境太不公平了。 更绝的是,美方还给中国航司下了个48小时的“最后通牒”,要求尽快回应,否则禁令最早可能在11月就正式生效。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绕。美国航司的困境,根源在于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华盛顿率先禁止俄罗斯航班进入美国领空,莫斯科随即采取对等反制,把美国和一众西方航司都拉进了“黑名单”。 这么一来,从美国东海岸飞往中国的航班,原本走北极上空的最短路线走不通了,只能绕道北太平洋,航程凭空多出近两个小时,燃油成本也跟着上涨了10%到20%。 美国航空运输协会算过一笔账,光是绕飞这一项,每年就让他们损失掉高达2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眼看中国航司的航班依旧能平稳地飞越西伯利亚上空,时间短、成本低,美国航司自然是又眼红又着急,多次向政府抱怨“根本没法竞争”。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限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第二天的例行记者会上给出了回应。他没有直接就航线问题纠缠,而是把球踢了回去,建议记者去问中方主管部门。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点出了问题的核心:“美方对中国航空公司运营施加限制,不利于两国人员往来。” 他进一步指出,华盛顿真正该做的,是“反思自身政策对本国企业造成的影响,而不是无理打压别国,让全球消费者埋单”。这番回应,虽然没有激烈言辞,但句句都戳在了要害上。 如果这项禁令最终落地,最直观的感受者将是无数往返于中美之间的旅客。从纽约、华盛顿等美东城市直飞中国的航班,受影响最大。 为了绕开俄罗斯领空,航空公司可能需要更换载油量更大的宽体客机,或者干脆减少载客量和货物,以保证飞行安全。 这些增加的运营成本,最终大概率会转嫁到机票价格上,本就缓慢恢复的中美航线,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昂贵和不便。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拿航线问题做文章了,早在2023年的中美航班谈判中,美方就曾试图将“禁飞俄领空”作为增加航班数量的前提条件,导致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然而,这盘棋的背后,或许藏着比航空竞争更深远的算计。有分析指出,华盛顿此举的真正目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为了帮本国航司“找补”劣势,更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一环。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一直试图向中国施压,要求其放弃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立场。如今,将航线问题作为施压的抓手,意图削弱中俄之间正常的经贸与人员往来纽带,这种可能性似乎并不小。 将天空也变成博弈的棋盘,用全球旅客的正常出行作为筹码,这种做法无疑给本就复杂的大国关系又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当航线与政治深度捆绑,当商业竞争被冠以“公平”之名行打压之实,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将航线与地缘政治捆绑的做法,会成为国际交往的新常态吗?当天空也成为博弈的棋盘,普通旅客的利益又该由谁来保障?这或许才是这次事件背后,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