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国大陆现在对台湾的态度已经变了!之前是一直担心美国插手,现在反而希望美国来。说实话,自九三阅兵,福建舰下海之后,中美对台的态度早就已经变了,之前是中方严厉强调,美国不要干预中国的台海问题,现在是巴不得“美国来送人头”。 回溯到2015年的“九三阅兵”,那不仅仅是一次武器装备的展示,更是一种战略能力的宣示。当时,东风-21D和东风-26等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的弹道导弹公开亮相,其战略意义深远。 这些武器系统的出现,意味着美国航母战斗群一旦靠近中国近海,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美国可以凭借航母优势随心所欲进行军事干预的算式,构筑起了一道被军事分析家称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的屏障。这道屏障的存在,使得任何潜在的干预行动都必须掂量其可能付出的惨重代价。 而福建舰的下水,则被看作是这一转变的又一个关键节点。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第三艘航母,更因为它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这使其在舰载机起降效率、作战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大幅缩小了与美国核动力航母的技术代差。 一个拥有强大区域拒止能力和现代化航母力量的中国,其战略威慑的半径和强度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声音开始浮现:过去中方反复强调“美国不要干预”,是担心干预会打乱统一的进程;而现在,随着实力的增长,这种心态演变为一种复杂的自信,认为如果美国执意要来,其军事力量可能正中下怀,成为检验和展示中国军事实力的“试金石”。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战略姿态的微妙变化。尽管华盛顿方面依然会重申对台海和平稳定的“承诺”,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其战略重心正在发生调整。 美国官方发布的国防战略等文件,越来越强调与中国和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竞争”,而非立即的军事冲突。 这种战略转向的背后,是对于直接军事介入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的清醒认识,也是国内政治对于海外军事冒险的审慎态度。 有分析指出,美国正在将更多资源优先用于保障本土安全和西半球的传统势力范围,避免在远离本土的地区陷入一场无法预测且代价高昂的大国战争。 这种“一进一退”的态势感知,深刻影响着台海的战略氛围。当一方认为自己的防御盾牌足够坚固,甚至有能力在冲突中占据主动时,其战略选择的空间自然会扩大。 而另一方,如果其行动更多停留在口头威慑和战略模糊上,那么这种威慑的可信度就会受到质疑。 当然,这都还停留在战略博弈的层面,真实的冲突远比纸面上的推演复杂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关于力量对比和战略心态变化的叙事,本身已经成为影响各方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双方对彼此的意图和能力的判断出现偏差时,误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种新的动态,究竟会带来战略稳定,还是会加剧紧张局势,这已经成为所有观察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