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不仅如此,印度可能在美国的授意下在印太地区采取行动,从而影响金砖国家共同对抗美国霸权的合作,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表示,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 印度总理莫迪似乎正在下一盘复杂的国际象棋,棋盘的一边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另一边则是与美国日益紧密的战略关系。 最新的动向显示,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的框架内,印度可能都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坚定地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共同反对美国的霸权行径。 更值得玩味的是,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近日透露,中印两国正在就稀土问题进行磋商,这一消息为莫迪的战略选择增添了新的注脚。 金砖国家近期的扩员,让这个由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合作机制声音愈发响亮。然而,这种壮大却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集体警惕。 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公开将金砖国家贴上“反美”的标签,并威胁要对任何与金砖国家结盟的国家额外加征关税,其维护霸权的意图昭然若揭。 面对这种压力,成员国之间的立场开始出现微妙分化。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金砖合作不针对任何一方,倡导的是开放包容。但莫迪的表态却似乎在悄悄拉开距离。 这种距离感并非空穴来风。莫迪在多个场合强调,印中两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分歧应该通过对话解决,而不是纷争。 他甚至乐观地表示,尽管经历了边境问题的“五年断层”,但两国关系中的“信任、热情和活力”正在逐步恢复。这番听起来充满善意的言论,背后却隐藏着印度外交战略的深层考量。 就在不久前,莫迪还高调出席了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与中方领导人会晤,这被视为两国关系重启的重要信号。 然而,莫迪的“向东看”政策背后,是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和拉拢。美国政府近期对印度采取了一系列不友好的贸易措施,包括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以及大幅提高H-1B工作签证的申请费用,这些举措直接打击了印度的核心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莫迪政府开始调整姿态,他一方面在国内大力倡导“自力更生”,呼吁国民使用“印度制造”,并直言“印度真正的敌人不是其他国家,而是对他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在外交上寻求新的平衡点,而稀土问题恰好成为了这个平衡点上的关键砝码。 稀土,这种被誉为“工业黄金”的战略资源,正是印度“依赖”的痛点之一。中国以全球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并且在稀土冶炼分离和磁材生产领域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美国本土的稀土公司MP Materials,正是因为卷入贸易冲突,其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的业务已经陷入停滞。 印度若想实现其高科技产业的雄心,减少在芯片、国防等领域对外的依赖,就无法绕开稀土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因此,与中国的稀土磋商,既是经济需求,也充满了战略博弈的意味。 这场磋商的筹码并不均等。中国在稀土领域不仅拥有产能优势,还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例如,中国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最近在稀土元素分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能完全分辨所有稀土的纳米孔,这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印度想要通过谈判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恐怕并非易事。这不禁让人怀疑,莫迪政府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是真心寻求合作,还是以此为筹码,在与美国的博弈中换取更多利益? 莫迪在上合组织峰会上曾特意指出,印度和中国都坚持战略自主和独立外交,两国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这番话听起来掷地有声,但在现实的大国博弈中,真正的“战略自主”又有多大的空间? 印度在金砖国家和美国之间走钢丝,其每一步都牵动着全球地缘政治的神经。 这究竟是印度的战略转向,还是大国博弈中的一次战术性调整?这种摇摆会对未来的全球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