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17个省市,人口净流出!

作者:余飞01哪些省,人口在净流出最近两个月,本号写了大量各地区、各城市常住人口变化的文章,有过去一年的变化数据,过去三

作者:余飞

01

哪些省,人口在净流出

最近两个月,本号写了大量各地区、各城市常住人口变化的文章,有过去一年的变化数据,过去三年的变化数据以及七普时期十年变化的数据。

不过,东北的读者,尤其是辽宁省的读者朋友强烈表示,辽宁省人口没有减少,辽宁省一直都是人口净流入之地。

借此,本号查询了各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全面梳理了一下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去年的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以及由此计算出的自然人口变化情况、人口流出流入情况。

以此来解答出各省市自治区去年人口变化的直接原因。

首先还是得看一下31个省市自治区去年的常住人口变化。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2024年常住人口规模无变化:宁夏、江苏、天津。

2024年常住人口规模增加:广东、浙江、新疆、福建、西藏、海南、安徽、陕西。

2024年常住人口规模减少:山东、黑龙江、河南、湖南、辽宁、吉林、山西、云南、河北、广西、江西、内蒙古、上海、甘肃、贵州、湖北、四川、北京、青海、重庆。

常住人口变化=自然人口变化+流入或流出人口量。

因此,看一个地区常住人口变化的直接原因,就只需要看自然人口变化、流入或流出规模。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其中带*的地区,未公布直接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数据,是根据公布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计算得出

结合自然人口与常住人口数据可以看到:

第一,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去年有17个地区人口净流出,14个净流入。

第二,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不仅仅是因为自然人口在减少,人口流出也是重要因素。

辽宁去年常住人口减少了27万,一方面是因为自然人口减少了22.1万,另一方面则是人口流出了4.9万。

黑龙江去年自然人口减少19.2万、流出13.8万,才有常住人口减少33万的数据。

吉林去年自然人口减少11.3万,人口流出10.8万,常住人口合计减少了22.1万。

第三,浙江人口净流入全国第一,广东第二。

去年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的广东,是生育率强悍与人口流入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生育率助攻。

广东省统计局披露,2024全年出生人口113万人,死亡人口66万人,自然增长人口47万人。

去年从外省净流入(流入-流出)的人口规模则是27万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东省去年从外省的净流入人口还是不如浙江。

浙江去年常住人口增量第二,主要是外省人口流入的结果。去年浙江省自然人口减少了2.4万人,外省人口流入45.4万人,是全国外省人口流入规模第一的省,广东流入。

第四,安徽、陕西也是一样,自然人口减少了13.7万,常住人口之所以有增量,全靠外省人口流入。

第五,新疆、福建、西藏、海南这四个去年常住人口有增量的地区,则既有自然人口增加之故,也有外省人口流入。

第六,江苏、天津常住人口虽然零增长,但有人口净流入。

江苏去年人口净流入21.3万人,但因为自然人口也减少了21.3万人,刚好对冲,常住人口零增长。天津同理。

第七,宁夏常住人口零增长是自然人口增加与人口流出对冲的结果。

第八,湖北、四川、重庆、河北去年常住人口虽然减少,但人口是净流入,主要是因为出生人口太少导致自然人口减少。

第九,青海、北京、贵州、广西、云南,去年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人口流出所致,它们的自然人口仍在增加。

第十,内蒙古、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湖南、江西、山西、山东、河南去年常住人口减少,是人口流出与自然人口减少叠加所致。

第十一,河南、山东去年人口净流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河南去年人口净流出28.9万人,山东净流出26万人。

同时,山东去年自然人口减少了16.8万人,导致山东去年常住人口合计减少了42.8万人,超越河南,成为全国常住人口减少量第一。

02

流到哪儿去了

人口外流地区的人口,都流向了哪里?

从大区域来看,全国人口从东北、中部、西部流入东南沿海的大趋势,仍没有改变。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变化与自然人口变化计算而得

从城市角度来看,四大一线城市无疑是流入外地人口最多的地方。

之前本号就根据四大一线城市公布的数据得出过一个结论:四大一线城市虹吸全国,尤其是深圳。

由于:

第一,外省人口数量的数据,不是每年都会公布,只在关键年份公布详细数据,所以目前能看到的最新数据,仍是2021年各城市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二,目前四大一线城市公布的数据最为详细,其他城市流入人口外地分布情况大多缺失。

所以,只能以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数据来看看,其他城市的数据大多都缺失。

按照七普数据来看,深圳流入的外地人口最多,占比也最大。

深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1756.01万人,其中人户分离人口1410.58万人。

1410.58万人户分离人口中,并非全部都是外来人口,还有1667041人是市辖区内流动。比如张三户籍在南山,长期在福田居住,这就算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人口。

扣除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人口后,深圳的外来人口(非户籍人口)规模为12438738人,外来人口占比70.8%。省外人口规模8228763人,省内人口(不含深圳的广东省其他城市)4209975人。

北京方面,2020年常住人口2189.3万人,其中外省人口841.84万人,外来人口占比38.5%。

上海方面,2020年常住人口2487.09万人,外省人口1047.97万人,外来人口占比42.1%。

广州方面,2020年常住人口1867.66万人,人户分离人口1152.29万人。

其中有2144082人属于市辖区内人户分离,比如李四户籍在增城,但长期在海珠区居住,就属于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

扣除市辖区人户分离的人口后,广州市外来人口规模为9378825人,省内人口4443827人,省外人口4934998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透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户籍人口最多,北京户籍占比最多,深圳户籍人口规模与占比最小。

上海户籍人口高达1439万人。北京户籍人口第二,1347万户籍人口,但户籍人口占比最高,高达61.5%,

广州一半是户籍人口,一半是外来人口。深圳则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户籍人口占比不到20%,外地人口占比80.3%。

第二,四大一线城市七普时期合计虹吸了外地人口4071.56万人。

根据四个一线城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广东省在扣除广州户籍人口、深圳户籍人口之后,广东其他19个市总共有886.74万人去了一线城市。

规模断崖式领先。

广东人去往一线城市的规模最大,但绝大部分都是去了自家的一线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其次是河南人,河南人去往一线城市的规模为397.65万人。

第三是湖南,去往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为282.9万人。

广西、河北、湖北、江苏去往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在200万以上。

四川、江西、山东去往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再具体来看各省市最喜欢去的一线城市。

西藏人去往一线城市的规模不大,在不大的规模中,最喜欢去北京,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青海人最喜欢去北京,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宁夏人最喜欢去北京,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新疆人最喜欢去上海,其次是北京。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海南人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广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天津人毫无悬念,最喜欢去北京。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内蒙古人最喜欢去北京,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云南人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东北人合计有177.4万人去往了一线城市。

而且,无论是辽宁人、吉林人还是黑龙江人,入关南下最喜欢去的一线城市都是距离最近的北京,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甘肃人最喜欢去的是北京,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陕西人最喜欢去的是上海。不过去往深圳、北京的规模与上海相差并不大,去往广州的规模则小了很多,只有其他三个城市三分之一不到。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山西人最喜欢去的是北京,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重庆人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福建人最喜欢去上海,其次是深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浙江人自然最喜欢去离得近的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贵州人喜欢去离得近的珠三角,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广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山东人最喜欢去北京,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江西南部与广东对接,东北部与长三角毗邻,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西人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四川人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上海。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江苏包裹着上海,和河北包裹着北京一样,江苏人自然最喜欢去上海,很少人去往其他一线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湖北人喜欢去珠三角,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广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河北人最喜欢去被自己包裹着的北京,而且很少人去其他一线城市。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广西人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广州,很少去往京沪。一方面是离得近,另一方面文化语言上也比较接近。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湖南人喜欢去紧邻的珠三角,最喜欢去深圳,其次是广州。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去上海,少部分人喜欢北京、深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河南作为中原正中,去哪个一线城市都不算近,因此呈现出了差别不是特别大的流动情况。

河南人最喜欢去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深圳、广州也不算少。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03

山东、东北需要超级城市

人口净流出位居前列的几个省,河南、云南、广西、贵州、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湖南都好理解。

河南是农业大省,云贵川是穷困地带,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西、湖南的产业都不够强。

山东很让人纳闷,作为全国经济第三强省、北方经济第一强省,人流净流出全国第二,常住人口减少量全国第一。

对于山东,本号前一篇文章有专门分析,北方第一强省,人口减少量第一!

山东人口竞争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山东缺乏一个超级城市。

相比之下,广东有深圳、广州两座一线城市,两座人口引擎。

江苏则有苏州、南京两座GDP十强城市,而且南京麾下的各城市,经济也是个顶个的强。

去年江苏人口虽然零增长,但主要是老龄化加剧下的出生人口下滑,江苏省去年人口仍是净流入。

浙江则有杭州,宁波虽然没有进入前十,但排名也比青岛、济南高。而且,浙江藏富于民。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宁波、青岛统计局

综合来看,一方面山东没有超级城市坐镇来虹吸全国人口,反而被京沪虹吸。

所以,山东需要打造一个超级城市。但过去几年,山东的战略飘忽不定,虽然提出了强省会,但又强调“强龙头”青岛,山东对青岛和济南的定位和支持措施一直摇摆不定,缺乏有效培育超级大城市的具体对策。

山东需要冷静思考,拿出一份能够坚持到底的方案。

同样需要超级城市的,还有东北。

作为一个拥有1亿人口规模的地区,东北缺少一个超大能级的城市带动发展。

强者恒强法则之下,没有一个超级中心带动,东北就无法统筹发展,力量无法集中,效果会大打折扣。

君不见,长三角有上海,更有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等高手。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深圳、广州三大巨擘。成渝地区有重庆、成都两大高手带动。中部地区,有武汉坐镇,还有长沙、郑州、合肥三个大拿。

而东北,没有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在前20。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针对强省会还是均衡发展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的观点一句话概括便是:穷则核心,富则兼顾。

高层想要振兴东北,得选定一个东北城市,不断给予赋能,壮大其能量场,如此才能留住人口。

试想一下,如果东北有一座北上广深一样的超大能量场的城市,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谁会逃离家乡,跋山涉水跨越几千公里南下。

所以,东北亟需全力打造一座超大能量场的城市,来稳住东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