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确实会“入睡”。大脑并非缓缓进入睡眠状态,而是在越过某个临界点后迅速过渡到睡眠。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ICL) 和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数千名志愿者的脑部扫描数据,发现入睡前约 4.5 分钟,大脑电活动发生了令人惊讶的突然变化。
“我们发现入睡是一个分岔过程,而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可以实时预测,” ICL神经科学家尼尔·格罗斯曼说。
“追踪个体大脑如何入睡的能力,对于我们理解睡眠过程以及为入睡困难的人开发新疗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该团队的模型将脑电图(EEG)捕捉到的47个脑活动特征转换成一个抽象的数学空间。这使得他们能够记录从就寝到睡眠期间大脑的变化,这些变化被绘制成轨迹图,就像一个球沿着越来越陡的斜坡滚落一样。

计算框架的图形化表示,该框架将一维脑电图数据 (a) 转换为多维空间 (b),以计算个体入睡时的睡眠状态
利用该模型,只需记录一个人一晚的大脑活动,就能以 95% 的准确率预测之后几晚的睡眠时间,临界点误差幅度约为 49 秒。
“我们现在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测量,测量其大脑活动,并每秒钟都精确地告诉他们距离入睡还有多远,这是以前无法实现的,”格罗斯曼告诉《新科学家》杂志的记者格蕾丝·韦德。
这是对我们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事情的全新认识。除了更好地了解健康睡眠的特征之外,这项新知识还可以帮助专家诊断和治疗失眠和白天过度嗜睡等睡眠障碍,甚至可以开发出在驾驶员感到困倦时发出警告的技术。
它还可以帮助更精确地监测麻醉效果,并作为大脑健康的指标。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