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水情测报系统:筑牢水利安全的智能防线

水情测报系统是现代水利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支撑,主要服务于水利管理部门对水库、河道等水体的动态监测,可远程获取库水位、降雨量

水情测报系统是现代水利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支撑,主要服务于水利管理部门对水库、河道等水体的动态监测,可远程获取库水位、降雨量及现场图像视频等关键信息。该系统以自动化技术替代传统人工监测,既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误差,又支持多用户并发请求以实现数据快速调用;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能直观总览监测站点分布、识别汛情告警区域,同时系统会自动存储 1 年以上历史数据,为后续数据追溯、雨水情变化趋势分析提供基础,进而辅助防汛抗旱调度方案与应急预案的科学制定,推动水库管理向智能化转型。

一、系统核心架构与功能

系统核心架构包含三大功能模块,且配备市电与太阳能双供电系统,保障极端天气下设备稳定运行。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以遥测终端为核心,与水位计、雨量计等感知设备连接,按《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等国家行业标准,通过 4G 或有线网络将数据上传至省、市、县各级水利平台,部分系统还可扩展流速、流量、水质等监测功能,适配不同场景需求。图像视频监控模块可按需配置自动或手动拍摄模式,输出 1920*1080 像素高清图像并支持视频实时查看,监测画面中会叠加测点位置、水位、降水量等数据;当出现水位异常或降雨量突增时,系统会自动抓拍图像并及时报送,为异常处置提供直观依据。存储分析模块采用监测中心服务器与终端设备双向存储模式,确保数据安全完整,同时自动记录水位、降雨量实时数据,生成数据曲线及报表,帮助管理人员清晰掌握水文要素变化规律。

二、关键设备核心参数

系统稳定运行依赖符合水利行业标准的核心设备,关键参数设计聚焦精准性与环境适应性。雷达水位计作为水位监测核心设备,测量范围达 40m、精度 ±1cm、分辨率 1mm,采用 24GHz 调频连续波雷达测距原理,天线发射角度(3dB)12°,辐射功率 7~25dBm 可调;支持 DC 6V-24V 供电(典型值 12V),功耗≤1W,铝合金外壳防护等级达 IP68,可在 - 25℃~70℃环境下工作,通过支架或抱箍安装,以 RS485(Modbus)接口与遥测终端通信。翻斗式雨量计雨量筒直径 200mm,分辨率可选 0.2mm 或 0.5mm,刃口锐角 40°~45°,输出脉冲信号;在 0~50℃、湿度<95%(40℃)环境下,可实现 0~4mm/min 雨强测量,准确度≤±3%,允许最大雨强 8mm/min,耐受电压≤100V、电流≤0.5A,存储温度范围 - 40℃~125℃。遥测终端机作为数据枢纽,尺寸 197×108×33mm(不含天线)、重 633g(不含包装),支持 6-30V 供电,存储容量 16M flash+512M TF 卡(可扩至 256G),静态电流<1mA(12V);配备 2 路 4-20mA 输入、1 路雨量输入、3 路 RS485 接口及内置 4G 模块,设绿(运行)、红(报警)、黄(网络)三色指示灯,可在 - 35℃~75℃、湿度 95%(无凝露)环境运行。

三、数据管理平台与行业合规性

数据管理平台可接收遥测终端传输的传感器数据,集中展示各站点水位、雨量信息,具备站点管理、全站点实时数据查看、单站点历史数据查询与报表生成功能;支持数据导出为 Excel、集成 GIS 地理信息,可实现单站多数据或多站数据对比,同时具备预警预报机制,数据超阈值时自动提醒管理人员,且平台与终端间遵循 SL651-2014 规约,确保数据互通。该系统通过水利行业多项权威检测,符合 SL651-2014、《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SZY206-2016),还通过特殊区域水文数据安全采集系统 RTU 追加测试,符合《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 遥测终端机》(SL180-2015)标准,已在多省完成省级水利平台对接;实际应用中显著提升水利管理效率,减少人工巡检成本,推动行业从 “被动应对” 向 “主动预防” 转变。